时间:2025-07-30 16:15:00 作者:免联考
2025年7月26日,盛夏的松山湖,碧空如洗,绿意盎然。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B栋7-8楼——香港亚洲商学院大陆总部“亚商基地”,这一天被浓烈的学术氛围与炽热的同窗情谊所包裹。
316名身着庄重学位服的2025届MBA/EMBA毕业生,携亲友跨越山海,自五湖四海甚至海外专程归来,共同见证香港亚洲商学院夏季毕业典礼的荣耀时刻。
一个月前便开始精心筹备、凝聚各分校区之力的盛典,只为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学子不留遗憾,在人生的里程碑上刻下最璀璨的印记。
参会领导与嘉宾
香港亚洲商学院执行院长 --- 黄亮 博士
香港亚洲商学院教学副院长 --- 杨台轩 副院长
香港亚洲商学院常务副院长 --- 罗东彬 老师
导师代表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、副教授 --- 李晓亮 老师
香港亚洲商学院海外部主任 --- 陈默 副教授
亚商学院佛山分院负责人,佛山市人大代表 --- 石建慧 老师
礼堂盛典:国歌嘹亮,荣耀加冕
下午13:00,典礼序幕徐徐拉开。签到台前,笑意盈盈的工作人员递上饱含祝福的学位服,步履轻快地走向八楼专用更衣室。片刻之后,走廊上已是绶带飞扬、方帽攒动。白色衬衫映衬着自信的面庞,深色下装彰显着学术的庄重。
三五同窗的自由合影间,是经年同窗情谊的肆意挥洒。光影交错中,亚商基地的七楼、八楼乃至一楼中庭,化身为流动的毕业画廊,记录着每一份喜悦与不舍。
14:00,熟悉的旋律,悠扬的小提琴声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温柔响起。这一次,它不再仅是开场的序曲,而是满载着回忆、沉淀了情谊、寄托着祝福的终章骊歌。
毕业生们相互整理学位帽缨,拥抱、合影、话别。有人与恩师紧紧握手,千言万语化作一声珍重;有人抱起孩子,让小小的手指触摸那象征成就的学位袍。
14:30,七楼礼堂庄严肃穆。随着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与香港亚洲商学院校歌——《亚商荣光》的激昂旋律响彻全场,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华章。
毕业赠言
执行院长——黄亮博士
黄院长以初心为锚,践行长期主义。他首先向600余名毕业生致以祝贺,并透露学院已持续开展MBA/EMBA教育23年,年均招生量达1300-1500人,合作导师超90位。
他指出,企业持久发展的核心在于内在使命、愿景与价值观,而非单纯逐利:“若以赚钱为唯一目标,企业难以长久。”
黄院长结合经典理论提出三大实践方向:
回归产品本质:以科特勒营销四P理论为例,强调产品需传递初心与价值观,如某食用油企业未有效传达“高油酸对心脏健康益处”的痛点;
坚持朴素管理原则:引用戴明PDCA循环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倡导在信息爆炸时代聚焦历经时间检验的知识体系;
重构营销逻辑:呼吁从“4P(产品、价格、渠道、推广)”转向“4C(客户、成本、便利、沟通)”,以客户视角重构沟通策略。
最后,他总结道:“商业无神话,唯有逻辑;企业长青之道,藏在不变的原则里。”
教学副院长——杨台轩老师
导师代表杨台轩副院长以企业软实力为核心,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痛点,并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建议。
他首先以某头部民营食用油企业为例,指出其虽主打“高油酸”成分,却因忽视客户需求沟通导致营销失效。
消费者对“高油酸与心脏健康关联”的认知率不足12%。他强调,企业需从传统“4P理论”(产品、价格、渠道、推广)转向“4C理论”(客户需求、成本、便利性、沟通),用客户能理解的语言传递价值。
随后,他以疫情期间快速扩张的某核酸试剂供应商为例,揭示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失衡危机。
该企业团队规模从50人暴增至3000人,年营收突破20亿,却因管理失控、文化断层及软实力缺失,在政策调整后陷入崩盘。
他并引用哈佛商学院研究佐证:软实力强的企业客户留存率比行业平均高25%,员工忠诚度高30%。
杨副院长的发言似惊雷贯耳。
毕业生代表——林琳女士
这位来自南京的创业者、育仁瑜伽学院的创始人,其求学之路本身便是亚商精神的最佳注脚——从硕士到博士(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),她始终选择深耕于“亚洲博士”平台,这份学无止境的追求与对亚洲博士平台的信任,赢得了所有人的敬意。
林琳的发言,真挚而充满力量。她将25年的创业历程比作“如履薄冰”,将亚商的学习喻为一场“温暖而深刻的修行”,坦言此行看到了自己创业多年内在的匮乏,通过学习优化,变得更为清明。
她动情地分享了带着创业25年的困惑、对时代的敬畏、对初心的坚守、以及对恐惧的直面走进亚商课堂的心路历程。她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,在跑步机上、在出差的火车上、在书桌前,将教授们的金句内化为管理实践的明灯。
最后,她在舞台上向同学们发出温暖而坚定的邀约:“让我们带着亚商赋予的智慧和力量,带着瑜伽的平衡与流动,在人生的舞台上,温柔而坚定地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...我们博士顶峰再相见!”
优秀毕业生授牌
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环节之一,无疑是优秀毕业生的表彰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,绝非偶然。它是对在整个学习旅程中,以卓越表现、积极行动深刻诠释香港亚洲商学院“精术、悟道、趋势、至善”校训精神的学子的最高嘉奖。
他们成绩优异,不仅体现在分数上,更体现在能将课堂理论内化为解决实际商业难题的利器。
“优秀毕业生”的称号,是对卓越学术能力、积极社群贡献、卓越实践转化以及深厚同窗情谊的综合肯定。这份荣誉,是他们用汗水、智慧和对知识纯粹的热爱共同铸就的勋章。
本次毕业典礼荣获“优秀毕业生”荣誉的同学有:
许杨雄、谢晓东、胡宝根、何悦、杨海昕、刘学开、陈曾褔、戴颖萍、孙琪、胡冬根、雷丹丹、张慧娟、卢光辉、张云、张兵、杨晶、莫先华、周世雄、黄晓娜、燕彬、谭国军、李小娟 、余琦、邢婷婷、刘莉兰、胡慕兰、丁丽琴、尹晓霞 、赵洁 、吴江丽、陈云丰、魏麒安、黄伟杰、陈玉红、刘颖、王丽娟、胡海波、李跃、林悦真、熊驰霆、王依凡、康寿星、戴锦添、宋庆梅、魏云、陈平、王光华、杨传义、司芹芹、周大斌,曾祥阳、郑雪肖、曹红、陈圣兵、罗毅、陈庆庆、汪治敏、宋欢乐、徐秋华。
优秀,从来不是孤岛。他们积极带动学习氛围,是课堂内外活力的源泉。
在教授抛出问题时,他们是积极与老师互动的先锋,提出有深度的问题,激发更广阔的思考;在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中,他们是乐于分享的协作者,无私地将自己的行业经验、管理心得与同学交流。
他们的存在,让每一次线上线下的相聚,都成为思想碰撞、智慧交融的知识盛宴。
接受了荣誉授予之后,几位同学并未立即走下舞台,而是用一场精心准备的集体朗诵——《大学之道》,向母校、向同窗、向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献上最深沉的回响。
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…” 古老而隽永的箴言,在现代化的礼堂中铿锵回荡。他们身着学位袍,神情庄重肃穆,声音抑扬顿挫,字字句句饱含着对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大学精神的深刻体悟与坚定传承。
拨穗加冕:扬帆起新航
如果说毕业典礼是一曲宏大的交响乐,那么拨穗仪式无疑是其中最庄严肃穆、情感最澎湃的华彩乐章。
作为整场典礼持续时间最长、最具象征意义的环节,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转换,而是一场薪火相传的庄重加冕礼,一次学业圆满、正式启航的生命宣言。
悠扬而深沉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,空气中弥漫着肃穆与期待交织的气息。
毕业生们按序从两侧通道稳步走向舞台中央。这一刻,脚下的红毯仿佛承载着过往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、激烈讨论的课堂、攻克难题的瞬间。
舞台中央,学院领导、资深教授及导师们早已列队等候,他们身着导师袍,面带欣慰与期许的笑容。眼神中饱含着认可、鼓励与无言的祝福。
导师们沉稳而庄重地将流苏从帽檐的右侧,缓缓地、优雅地拨向左侧。“拨穗”完成。
我们毕业啦
(2025)
大学之道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
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。
哪些人适合读MBA?